日本爱知D3A 九九式舰载俯冲轰炸机,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上的恐怖分子。
爱知D3A,许多人用日语称呼“九九式舰上爆击机”,简称之为“九九舰爆”。
从工程师的大胆设计到珍珠港的毁灭性袭击,这个“空中武士”影响了二战太平洋海战的进程。这架传奇飞机是如何诞生的,它在历史上扮演了怎样的角色?本人将为您简要介绍一下。
爱知D1A双翼轰炸机。
上世纪30年代,梦想称霸亚洲乃至全世界的日本意识到,其现役的爱知D1A(九四式俯冲轰炸机)这样的双翼轰炸机正在迅速落后。日本海军迫切需要一种更现代化的俯冲轰炸机,这种新型轰炸机飞行速度要足够快,并且可以通过俯冲轰炸的方式获得很高的投弹命中率。1936年,一场新型俯冲轰炸机的竞标开始了,爱知时计电机株式会社和中岛飞行机株式会社展开对决。
亨克尔He.70俯冲轰炸机。
爱知公司以纳粹德国亨克尔He.70为基础进行研制,但根据日本海军提出的设计指标进行了调整。主要设计要求就是:拥有相当高的轰炸精度,具有较高的机动性,能够从航空母舰上起降。
爱知D3A俯冲轰炸机剖面图。
工程师面临的主要挑战:
1. 俯冲时的空气动力学设计。爱知总设计师五明得一郎选择了反鸥翼,在俯冲角度为70~80°时,可以减少机身的不稳定性。然而,这种机翼设计增加了水平飞行时的阻力,不得不在速度和稳定性之间作出妥协。
2. 放弃可收放起落架。为了简化机身设计并减轻重量,设计师们放弃了可收放起落架。这一决定甚至在爱知公司内部也遭到了批评,以至于设计师们自嘲,“我们创造了一只张牙舞爪的恐龙”。但是,通过计算表明,采用固定起落架可以减轻约200千克的重量,这有助于增加载弹量。据“赤城”号航空母舰的机械师回忆说,固定起落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好处,“我们可以在20分钟内让九九式轰炸机做好第二次起飞的准备,它的故障率很低,并且织物蒙皮甚至可以在飞行甲板上完成修补。”
3.三菱金星44发动机。首批原型机曾出现发动机过热的问题。爱知工程师不得不重新设计冷却系统并增加进气口。改造的代价就是飞行阻力增加。
爱知D3A1原型机。
1938年1月,第一架D3A1原型机进行首次试飞。在随后的试飞中,该机的轰炸精度高达80%,但386千米/小时的飞行速度低于日本海军的要求。军方据此命令提高发动机功率,在更换为1070马力的改进型金星44发动机,并改进空气动力学设计之后,第二架原型机的飞行速度达到430千米/小时,但机动性略有下降。
中岛D3N原型机。
尽管面临来自中岛D3N的竞争,日本海军最终还是选择了爱知D3A,理由如下:
1. 舰载性能:较小的翼展(14.4米)使其更易于在航母甲板上存放
2. 成本:D3A的生产成本比竞争对手低15%
3.机组训练难度:由于操纵方式与D1A双翼轰炸机相似,爱知D3A的飞行员学习速度更快
爱知D3A1后座布局。
爱知D3A1系列俯冲轰炸机于1940年开始装备日本海军。飞行速度389千米/小时,机身下方可挂载250千克航空炸弹,两侧机翼还可以挂载60千克炸弹,如果使用穿甲弹足以击沉战列舰。机头有两挺固定机枪,后座还有一挺自卫机枪。
爱知D3A俯冲轰炸机偷袭珍珠港。
1940年9月13日,爱知D3A首次参战。第12航空大队的9架D3A1俯冲轰炸机袭击了重庆。
这次袭击是该机进行实战检验的一部分,爱知D3A1展现出超过当时水平轰炸机的轰炸精度。曾经在中国作战的苏联飞行员德米特里·帕诺夫这样描述爱知D3A的轰炸动作:“下方的机群像鳗鱼一样左右摆动,分散了拦截战斗机的注意力,上方的机群则笔直地向目标进行俯冲。”
1941年12月7日,“赤城”、“加贺”、“苍龙”和“飞龙”航空母舰搭载的爱知D3A俯冲轰炸机,在珍珠港制造了一场“清晨的噩梦”。
被炸弹击中的“俄克拉荷马”号战列舰翻沉在珍珠港内。
爱知D3A俯冲轰炸机击沉了珍珠港内的“亚利桑那”号和“俄克拉荷马”号战列舰,它们的投弹精度令人恐惧。
随后,爱知D3A俯冲轰炸机在印度洋和珊瑚海取得了胜利。但到了1942年,爱知D3A就已经落后,它就像一辆老式汽车,速度缓慢,在新型战斗机面前毫无防御能力。在中途岛海战中,它们很容易就成为美国舰载战斗机的猎物——袭击“约克城”号航母的18架爱知D3A轰炸机中,只有8架得以幸存。
被美军打捞出水的爱知D3A。
到了1944年,爱知D3A2已经沦落成教练机,或者被编入“神风特攻队”。美国水兵写道:“他们顽固地先后进入俯冲,试图撞击我们。”对于这些曾经称霸天空的飞机来说,真是一个悲惨的结局。
进行飞行表演的爱知D3A。
爱知D3A俯冲轰炸机体现出日本上世纪30年代的飞机设计理念:注重机身轻量化和命中率,却牺牲了防护性能。即使在更先进的机型开始服役之后,爱知D3A仍然凭借结构简单、性能可靠的优势继续服役。正如历史学家诺曼·波尔马所说:“它是完美的闪电战利器——快速、致命,却又像武士刀一样脆弱。”
横须贺D4Y俯冲轰炸机。
爱知D3A的经验教训表明,俯冲轰炸机是海战胜利的关键,但如果缺乏后续的发展和防护能力,成功只能会转瞬即逝。其继任者横须贺D4Y“彗星”俯冲轰炸机汲取了这些教训,但为时已晚,日本已经失去了制空权。
老虎配资-炒股配资平台网-正规配资排名-网上正规实盘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